景锡快讯网景锡快讯网

打好预警“提前量” 发挥气象防灾减灾防线作用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余璐)“预警早一秒,提前量风险少一分”。打好预警信息是发挥防灾防线修仙我有强化炉防灾减灾的“消息树”“前哨站”,及时、气象精准、减灾广覆盖的作用预警信息能为防灾减灾赢得宝贵时间。让预警信息跑在突发事件灾害发生之前,提前量是打好做好预警信息发布服务的根本。

  近年来,发挥防灾防线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坚持“人民至上、气象生命至上”理念,减灾深耕预警发布能力提升,作用积极探索,提前量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突发事件灾害的打好损失。

  “快”是发挥防灾防线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关键所在。全国预警发布机构围绕“早、准、快、广、实”要求中的“快”,不断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同时,各地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机制完善、修仙我有强化炉技术创新、传播渠道上实现“遍地开花”。

  完善机制 下好部署“先手棋”

  随着我国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减少灾害和突发事件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成立7年来,全国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在完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上推陈出新,不乏亮点和突破。各种机制设计确保预警信息发布业务稳定运行并焕发出长效发展的“生命力”,让各地预警发布更快、更高效。

  广东省政府修订《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广东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广东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实现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与25个部门应急处置预案的无缝衔接。

  据统计,在防御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中,5月9日至13日,广东省各级气象部门共发布暴雨预警信号440站次。省气象局组织三大运营商向全省21地市发布提醒短信3期,发送量6.1亿人次。

  在福建,特色的“1262”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让12小时、6小时、2小时精细化气象预警第一时间直达乡镇,无缝衔接政府部门提前12小时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提前2小时转移人员的“三个提前”,服务分级分区分类,指挥更加精准。

  河南省与媒体平台建立预警传播机制,与多部门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构建基于风险的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体系。

  “五个5分钟确保”制度,让辽宁在制作完暴雨预警信息后,实现5分钟内将预警发送到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以及各级防汛责任人和电视台等;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时确保5分钟内叫应受影响地区政府领导。

  山西制定了《山西省气象部门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服务”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构建的“12379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声讯叫应”平台,对本省40多个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同时下达灾害响应命令的传真时长,由原先2至3个小时缩短至5分钟,有效提高了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部门之间联动效率。

  广西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联动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制定广西地方标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规范》,保证预警发布的审批、签发流程高效流转。

  技术创新 跑出预警“加速度”

  协同创新发展、汇聚科技力量,成为全国上下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努力攻关的方向。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在近3000个预警发布百家号上实现AI智能预警短视频制作与推送,与国家邮政局联合推出“定制化气象预警”服务,通过微信小程序精准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保障疫情中140万快递小哥安全服务公众生产生活。

  各省预警中心在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效率上强化技术创新驱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争取以最快速度将预警信息传递至“最后一公里”。

  “提前做好大棚蔬菜的保温、防风工作,及时收获成熟的露天蔬菜。”2021年11月6日至8日,山东省莘县遭遇寒潮天气,大棚果蔬、露天冬储蔬菜遭受风灾、冻害风险较大。在此之前,莘县气象局便提前发布预警和提示,让农户提早做好大棚防灾措施,避免了风灾和冻害影响。提前的预警,得益于山东省局通过GIS精准定位技术,对“山东天气”、“山东预警”微信公众号增加定制预警和靶向推送功能。通过算法快速过滤,优化预警信息推送逻辑,多线程同时推送,将预警信息优先发送给最需要的人群。

  2021年8月15日,浙江省嵊州市发生灾害性强对流天气,贵门乡出现当地破历史记录级的山洪灾害,造成1000多间房屋坍塌损毁,2000多亩农田受灾,85条道路出现局部塌方,受损长度达80多公里……嵊州市气象部门通过“风雨哨兵”智慧叫应系统发出提前告警,在成灾前1.5小时成功叫应贵门乡党政领导、村责任人,此次灾害因应急责任人提前有效接收预警信息,安全转移人员2132人。

  这套浙江省首创的智慧型语音叫应系统,实现了突发天气分钟级智慧报警、靶向式网格管理、多人次同步叫应多项功能。这背后,是浙江省气象局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结果,实现了面向乡镇灾害防御应急责任人靶向发布,强对流多灾种预警信息协同发布等预警发布能力。

  吉林建立松辽流域预警信息监控系统,集成了“三省一区”自动气象站数据、多普勒雷达数据、气象卫星数据和数值预报等数据,根据流域气象信息及预警信息的发展趋势,超前研判,超前部署,超前预警,超前联动,以最快的速度将预警送千家万户手中。

  重庆基于气象灾害预警与分行业分区域分措施的智能匹配技术,实现由气象灾害预警自动触发的行业部门具体行政指令和响应措施。今年,以开州区为试点,升级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初步完成智能匹配、自动发布功能开发,此项工作将在今年汛期在全市范围进行推广。

  在青海,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快速制作发布系统能够实现精细到乡镇(街道)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客观研判。该系统实现免审核自动发布,全过程可在5分钟内完成。

  在贵州,“微信机器人”打破了传统“机器人”的概念限制,完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多类预警信息单向、智能传播。在面对短时、大量的预警需要传播时启用矩阵进行服务。目前,贵州通过“微信机器人”渠道预警直达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微信群450余个,服务2亿多群组人次,涵盖应急管理、自然资源、防汛抗旱等多个部门行业,广泛覆盖乡镇/街道、村基层群,快速渗透到村村寨寨。

  宁夏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在预警信息发布中从按行政区划发布转变为按人群聚集地发布,从预警责任人接收转变为受灾害影响的公众用户接收,从指定用户群组发布转变为所有灾害影响区域公众用户的发送。

  渠道拓展 打好传播“提前量”

  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开展合作,通过试点的方式共同建立预警信息协调工作机制,研究预警分类别、分级别、分地域、分对象的发布策略,与广电开展应急广播系统与气象大喇叭对接的技术研究和气象预警播发试验,与工信部门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部级平台、通信大数据平台对接联通,实现对指定区域、市县级全网、重要责任人群组预警短信精准靶向发布。同时不断拓展国省市县四级联动预警信息融媒体发布网络,搭建多元平台,拓展预警信息服务朋友圈。

  在提升预警发布能力方面,各地预警发布中心拓展传播渠道,因地制宜,让预警传播更迅速——

  河北推进与广电部门的合作,基于机顶盒IP地理位置,预警信息能够在电视画面中靶向发布;部分地市与应急管理局对接,还将气象预警信息及气象防灾减灾避灾安全宣传内容纳入农村社区应急广播体系;协调增加预警短信在运营商网关的下行速率,三家运营商理论下行速率超过600条/秒,实现预警责任人分钟级推送。

  2021年末,江苏省气象局完成了广覆盖、高效率、高精准的预警短信专用通道建设,实现预警短信以5000至8000条/秒速率发送,较之前达到10倍级的提升。

  在海南,根据省政府发布的《海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暂行办法》,新闻媒体、网站、电信运营企业等单位接到预警发布中心的通知后,在10分钟内播发红色、橙色预警信息,在20分钟内播发黄色、蓝色预警信息。

  针对乡村气象防灾减灾薄弱点,2020年9月,安徽与省广播电视局联合印发《安徽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应急广播系统对接管理办法》,推动预警信息在乡村实现第一时间精准靶向发布,逐步实现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解决预警在乡村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湖北,预警发布工作与全面推进的“乡字号”服务品牌建设相结合,打通预警发布最后一公里。

  江西的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接入了“江西省应急指挥系统”“江西省应急广播平台”,能够共享省综治办“平安江西”的资源,向200万网格员和志愿者点对点发布预警信息;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即时插播机制、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短信全网免费发布机制,组建气象信息新媒体传播矩阵,共用“村村通”应急广播大喇叭近1.4万套,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

赞(4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景锡快讯网 » 打好预警“提前量” 发挥气象防灾减灾防线作用